親密關係

所有專業文章請參閱:

還記得自己在產房抱著手中小小寶貝的感動,一心一意專注在寶貝小小的五官、小小的手、小小的身體,原來懷孕10個月和生產的種種不適,在當下真的全部都不值得一提。

「結婚這件事,不是許下婚姻誓約就可以完成。結婚只是宣示在名為家人的框架內,親身體現『愛的技術』。……我們雖然因為愛而結婚,婚姻卻非愛的同義詞。這不是「辛苦」、「困難」而已,而是「真的很棘手」。「互信」、「互愛」、「互敬」等美好詞彙的背後,隱藏著「忍耐」、「孤獨」、「痛苦」、「修行」等詞。」-《我希望我女兒活得自私》

當我們與傾慕的對象走進一段關係,通常會期望這段關係能夠長久、穩固且永遠保持親密。不過,即使是最理想的關係,都可能經歷任何形式的挫折。當情感面臨斷裂,「可能失去彼此」、「關係即將結束」的威脅感是那麼讓人不安並極力想要避免。

當關係中的雙方持續感到緊張或焦慮,可能會不自覺地拉入他人,使他人成為第三方,或者是進入關係而自己成為第三方來緩解。我們稱前述情形為三角關係 (emotional triangles)。

在治療的過程,性與愛的議題總是可以延伸探問的是:伴侶間的關係發生了什麼問題?

「你放在那裡,等等我收好,不就是全部都我洗?為什麼不能直接洗起來?」「我又沒說我不洗!」

【關心的藝術】
在親近的關係中,是否常常聽到這樣的爭執呢?
「你不要再這樣管我了!這樣讓我很累」
「我只是關心你!怎麼會是管你呢?況且關心你才會管你!」

「我感受不到他對我的愛。」
「為何我付出這麼多了,他還是不滿意?」
很多時候伴侶之間的摩擦,是因為我們不清楚對方要什麼,甚至也不是那麼清楚自己要什麼。
對於愛,每個人都有其擅長與偏好的表達方式。
美國學者蓋瑞.巧門博士 (Dr. Gary Chapman),經由其多年的婚姻及伴侶治療的臨床經驗,歸納與總結出五種愛情的語言。
邀請你可以透過「愛之語」測驗,來認識自己與另一半適合的相處模式,找出對彼此最有意義的表達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