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養

所有專業文章請參閱:

青少年時期是一段兼具挫折、熱情,卻充滿可能性的複雜時光,可能覺得朋友比家長重要,出現吸菸、喝酒、翹家等行為,或成天關在房間不願溝通。但青少年行為如何被形塑,其實也受家長的眼光影響,若負向看待孩子,孩子的感受會讓此逐漸成型;若家長給予較多同理、包容,以正向看待孩子,孩子也會信任自己並正向發展。

青少年時期是最具挑戰的人生階段之一,其各方面技巧都不成熟,但卻面對大量的變化與挑戰,常讓身心都受到不小的傷害與挫折。生理方面,面對荷爾蒙快速變化而需重新適應自己的身體;認知方面開始有更多主張,想要有更多的控制感、自由等。人際方面,開始面對自我與同儕認同的時期。情緒能力則得開始學習情緒調節能力,假若幼兒時期沒有成功學習歸類自己混雜負面的情緒,情緒仍會一團混亂。青少年中,有些會選擇壓抑情緒,有些會跟情緒直球對決;然而兩種方式都讓青少年手足無措,表現行為也常讓家長飆升情緒、感到困惑,變成兩敗俱傷。然而這時期的家長若能體會有情緒是正常的,並且秉持「有情緒不是問題,問題是怎麼表達情緒」的原則,就能讓青少年學習到如何與情緒共處。

家長們常因為自覺沒有足夠的性相關知識、認為孩子還沒準備好要討論「性」這個議題、家長自己在談論到性議題時也覺得尷尬,或是受文化脈絡影響等困境而無法順利地跟這些青少年們敞開心胸談論這特定話題。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會開始對性行為、性相關的內容感興趣(如:保險套使用、具風險的性行為),然而許多家長皆曾表達,在與家中青少年談論這些「關於性」的主題時,心中仍有卡住的感覺,沒辦法敞開心胸、自然地談論,且談論時也經常避開更為敏感的話題(如:如何拒絕性邀約、如何避孕等)。

當恐怖情人、分手後自傷自殺等訊息不斷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除了政府與學校不斷鼓吹及推行性教育,我們能做些什麼?性教育不斷在推行,但彷彿只要學校老師教過,世界的一切就會回歸美好,孩子對於性的好奇及渴望就不需要我們去擔心,是這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