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諮商中遇見你的內在小孩
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你是否曾有過一種感覺,彷彿某些未解的情緒或反應其實來自很久以前的自己?
這個「自己」或許脆弱、恐懼、困惑,甚至帶有一種無法名狀的孤單感。
有時候我們會將這樣的自己稱之為「內在小孩」的呈現,而理解和照顧這個內在小孩,是諮商過程中的關鍵之一。
內在小孩是誰?
內在小孩代表著我們成長過程中,特別是童年時期的情感和心理經歷。這些經歷可能是我們未曾理解、壓抑或忽視的情緒反應。
當我們的內在小孩在諮商室中浮現出來時,往往會以一種感性、未成熟的方式呈現出我們的恐懼、傷痛或依戀。
例如,你可能會在某些情境中感到格外焦慮或無助,這些感受不一定是因為眼前的問題,而是童年時未能被照顧或理解的情緒再度出現。
如何在諮商中照顧內在小孩?
當內在小孩在諮商中呈現時,這是與自己建立連結的寶貴機會。你可以透過幾個方式來學會照顧這個脆弱的自己:
英國著名的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Donald Winnicott)認為,早期的人際關係,特別是「母親與嬰兒的關係」對於我們心靈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
他提出了「足夠好的母親」的概念,指的是母親需要對嬰兒的需求進行一定程度的回應和照顧,讓孩子感覺到安全與被看見。
這個「足夠好」的概念,其實跟所謂「完美的母親」是很不一樣的想法,母親可能不一定時時刻刻都能給予回應(事實上若是如此,也是挺恐怖的,時時刻刻都存在的母親)。
但的確在很多經驗,我們經歷到的是,在「最需要的時刻」、「在可承受的時間內」,因為沒有得到被照顧的感覺而感到受傷。
覺察與接納內在小孩的存在
內在小孩可能會以強烈的情緒或未解的需求表現出來。在諮商中,當你發現這些感受時,不要急於逃避或壓抑,
而是試著告訴自己:「這是我的內在小孩正在說話,他需要被關注和理解。」
允許自己表達未滿足的需求
很多時候,我們成年後會壓抑內心未被滿足的需求,覺得這樣的需求是「不成熟的」或「不應該的」。
但在諮商中,這是表達這些需求的安全空間。你可以告訴心理師:「我感覺很需要被理解和支持。」
這樣的表達會讓內在小孩感到被看見,從而開始修復過去的創傷。
學會成為自己的「足夠好的母親」
透過與心理師的互動,你可以逐漸學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
當你感到受傷或脆弱時,問問自己:「我的內在小孩現在需要什麼?」然後試著提供這樣的支持,無論是休息、陪伴,或是簡單的自我安撫。
諮商中的互動:一個安全的練習場
在諮商的關係當中,能成為一個安全的「練習場」,在這裡,來訪者可以表現出自己最脆弱、最原始的部分,
並且獲得支持與理解。這個關係不僅僅是一種治療,而是一個象徵——象徵著一個人可以重新學會如何在生活中建立健康的關係,包括與自己和他人。
而心理諮商的目的是讓我們能夠接納、照顧並重新找回內在小孩的力量,讓這個曾經受傷的部分不再主導我們的生活,而是成為我們自我療癒和成長的源泉。
#何彥廷諮商心理師
#心理諮商 #內在小孩 #原生家庭 #夠好的母親功能 #陪伴
圖片來源:https://dribb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