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孩子的挑戰行為(下)
在了解的孩子的獨特性後,接下來,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技巧,來幫助我們更進入孩子的世界並減少孩子出現挑戰行為:(1)傳達同理:所謂的同理是透過我們的語言、語調、臉部表情和其他肢體語言,來向孩子傳達「我知道你的感覺」、「我了解你正在經歷的事」,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被接納,而不是試圖否認或改變孩子的感受。當孩子感覺到 「被接住」的時候,往往就能讓孩子的情緒慢慢地平靜下來。然而在傳達同理時,仍然需要考量到每個孩子的獨特性,有的孩子對於語言的接受度可能沒那麼高,那麼我們可以坐在孩子的身邊,以肢體語言(如:凝視、臉部表情、手 勢和身體姿勢)來傳達我們的同理。(2)傾聽語言以外的訊息:每個孩子可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溝通能力,特別是特殊兒,有的孩子可能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他內心的感覺與想法。然而不管孩子的溝通能力如何,仔細的傾聽「語言」以外的訊息很重要。我們可以觀察孩子的表情、姿勢、身體動作、移動速度、眼光注視的方向和焦點、手勢和肢體語言等各方面的變化,試著去感受、去了解孩子在特定時刻的身體動態變化,將有助於我們能夠更進入孩子的世界。(3)啓發性提問:對孩子提問,邀請孩子一起來思考如何克服所面對的挑戰,傾聽孩子的回答,我們將更可以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同時幫助孩子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樣的,當我們要問孩子問題的時候,一樣需要考量孩子的溝通能力,溝通能力比較好的孩子我們可以問他「你覺得怎麼做會比較好呢?」,而溝通能力比較弱的孩子,則會用行動來表達他看待問題的方式,因此我們可以給他引導,並等待孩子做出反應。(4)特殊時光:當我們與孩子一起安排共度特殊時光的時間,可以幫助我們培養與建立彼此互相尊重及充滿愛的關係,同時更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孩子的世界。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特殊時光裡,最重要的就是「專心」陪伴〈絕對不是只在一旁滑手機〉,跟隨孩子的引導,陪伴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或是計畫彼此都能夠享受的活動,參與其中,讓我們更能夠了解到孩子的獨特觀點,進入孩子的世界,並在孩子遇到挑戰的時候,提供更多適合他的幫助。(5)在糾正前先連結:孩子難免犯錯,在糾正孩子的行為之前,我們要先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我們可以靠近孩子,蹲下來,與孩子的視線保持在同樣的高度,接著以固定的音量、不帶情緒或較為輕鬆的語調說話,確實傳達愛的訊息,讓孩子感受到我們愛他的程度遠超過於對他所犯錯誤的擔憂,減少孩子的緊張、擔心或害怕的情緒。當我們了解孩子犯錯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時,也許我們就能夠減少在面對孩子犯錯時的強烈情緒,而更能以溫暖、關愛的態度來與孩子互動。
【參考資料】
1.陳玫玟(譯)(2021)。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撕下診斷標籤,幫助孩子面對日常挑戰,培養韌性、負責與適應力。台北市: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Jane Nelsen, Steven Foster, & Arlene Raphael, 2011)
2.陳玫玟(譯)(2020)。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解決日常教養問題 1001 種方法:溫和堅定 27 種態度 × 92 個教養現場難題,簡單實用,育兒更輕鬆!。台北市: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Jane Nelsen, Lynn Lott, & H. Stephen Glenn, 2007)
圖片來源:
https://www.flaticon.com
#林怡君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