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表現好, 我卻無法讚美他?

2024-10-16

有時,當我們的孩子在學校或日常生活中表現的很出色時,心裡明明感到欣慰和驕傲,卻發現自己在讚美孩子時卡住了。

或許是孩子在學校的音樂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回家時充滿期待地問道:「媽媽,我表現得怎麼樣?」

這時的我們,其實非常為女兒感到驕傲,但話到嘴邊,卻只輕輕說了一句:「嗯,還不錯,但下次要更加努力。」


為什麼會這樣?這可能是來自於我們內心深處,害怕過度讚美會讓女兒自滿,認為「更努力」是對女兒最好的愛與支持。

然而,這樣的回應可能讓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認可,心中萌生一絲失落,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

也或許是我們的孩子在期末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但當他興奮地展示成績單時。

我們只簡單說了一句:「下次要保持這樣的水準。」

這句話的出發點是希望孩子保持穩定的表現,但這種回應方式也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壓力,害怕自己下一次無法達到父親的期望。

這些對話常常反映了我們那些出於好意的叮嚀,而忽略了孩子對讚美和肯定的需求。

我們可能會擔心孩子因讚美而失去進取心,或無法應對未來的挑戰。

然而,溫暖的讚美並不會讓孩子變得驕傲或懶惰,反而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內在動力。

父母可以嘗試在孩子取得進步或成就時,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

例如,可以這樣說:「看到你這麼努力並取得好成績,我真的很為你感到驕傲。」這樣的話語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認可,並在心中播下自信的種子。

如果父母擔心過度讚美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可以在讚美之後加上一些支持性的建議。比如:「你這次的表現非常出色,我知道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如果你需要任何幫助,無論是學習還是其他方面,我都會在你身邊支持你。」

另外,父母也可以與孩子一起反思這些經驗。例如:「你這次的成績讓我很驚喜,我也想知道你自己的感覺呢?有什麼是你想要達成的嗎?」

這樣的對話能讓孩子感到被尊重和理解,也能激發他們持續進步的動力。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明白,讚美不僅僅是對孩子行為的認可,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透過真誠的讚美,

孩子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與支持,這將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重要力量。

#何彥廷諮商心理師

#讚美 #自信心 #自我肯定 #孩子的成長 #陪伴

圖片來源:https://dribb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