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達成完美目標?用心理學來處理它!
洪子琁臨床心理師
前面的文章曾經提過,我們可以利用心理學中行為治療的原則,來幫助自己建立具體可行的目標,並且一步步完成自己的夢想。
然而,現實往往沒有那麼美好。我們可能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以為自己往後便能逐夢踏實,但之後馬上就碰到阻礙,因此心中出現放棄的想法,對自己說「這太難了,我永遠做不到。」,這想法聽起來很有說服力,使得我們將目標從待辦事項中劃掉,在氣餒中放棄。
在心理治療中,心理師除了傾聽個案及協助個案邁向目標外,當個案因為挫折而自我批評時,也能協助個案重振旗鼓。以下就來介紹,如何運用心理治療中的認知行為治療取向,來協助自己對治完美主義的心魔。
【認知行為治療】
- 專治:認為「自己一定要完美達成目標,如果失敗就代表自己無能」的完美主義。
- 解方:從不同角度來檢視想法,想想「我覺得自己無能,有什麼事情可以證明這個想法是對的?有什麼事情可以證明這個想法是錯的?」或是問問自己「我覺得事情就是這樣子,但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 實例:制定好每週的慢跑計劃,但因為這一週沒有達成,就認為自己的減肥計劃一定會失敗→仔細回想,前面幾週我有完成目標,而且減肥不會因為一次沒有慢跑而失敗,所以我可以繼續努力。
★ 當我們制定好目標後,往往會想要激勵自己完美達成目標。但這可能使得我們變得求好心切,容不下一絲錯誤,最後只看到自己沒做好的部份,反而忽略自己努力的成果。認知行為治療認為,人類的行為遵循著「事件引發想法,想法引發情緒、行為、生理反應」的模式。同樣一件事情,可能有不同的思考角度,而當我們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事情時,就容易產生挑剔的情緒反應。因此,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而以更務實客觀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經驗。
轉念不是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味要求自己正向思考就能辦到。因此認知行為治療會透過溫和探問的方式,讓我們檢視自己心中的想法是否符合現實(有什麼證據證明這個想法是對的?有沒有反駁的證據呢?),是否太過以偏概全(一定會是這樣嗎?有沒有其他可能性?),讓我們可以用開放的視野來看事情,而不會鑽牛角尖在負面想法中。
讀到這裡,心裡是不是出現了「這太難了,我怎麼可能做到」的想法呢?回想看看,有沒有過一開始時認為事情一定是這樣,但之後改變想法的經驗呢?
【參考文獻】Beck, J. S. (2020).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Basics and beyond. Guilford Publications.
圖片來源:Flaticon
圖/文: #洪子琁臨床心理師
#好日子心理治療所
🚩新北市三重區正義北路227號2樓
🚃近捷運三重國小站
☎️0978-150-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