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談性──以關係為基礎的溝通

2022-08-18

圖/文: 張皓涵臨床心理師

當恐怖情人、分手後自傷自殺等訊息不斷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除了政府與學校不斷鼓吹及推行性教育,我們能做些什麼?性教育不斷在推行,但彷彿只要學校老師教過,世界的一切就會回歸美好,孩子對於性的好奇及渴望就不需要我們去擔心,是這樣子嗎?

相信有許多照顧者總在想,「我也想跟孩子談性這件事,但我不知道怎麼開口」,又或是「每次我要跟孩子談性相關的事情時,他都只會敷衍我,那不如不要談」,想必在這過程中也吃了不少苦頭吧。掌握以下幾個原則,也許再次嘗試討論跟「性」相關的事情時,能讓對談更順利一點喔!

⚫ 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的感覺
面對與性相關的事情,有些人可能感覺到舒服自在,但有些人可能出現負面感受,也有些人會經驗到複雜、無法釐清的自己而感到困惑。但無論在自己身上是什麼樣的樣貌,接受並且尊重這些感受,都是讓性復原、重新思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第一步。

⚫ 因著文化、成長歷程與價值觀而不同
每個人在面對性這件事時,會依著不同的脈絡、成長經歷、價值觀等而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上個世代面對性的議題,與這個世代面對性的議題肯定截然不同。而不同的教養環境、面對不同的經歷,也會對性這件事在個人身上產生獨創的化學效應。

⚫ 如何感覺由我做主,不容其他人定義
每個人對性的感受都是獨一無二的,且每個感受都應該被尊重,因此無論是想要增加在性這件事上面的正向感受,又或是面對痛苦而想解決,在與他人討論,或是尋求協助時,都還是得回到自身的真實感受。因此當尋求專業人員協助時,更應該了解專業人員會因為不同的訓練而有不同的評估或是介入方式,在尋求專業前便先了解對方的背景,而非一昧聽從他人建議。在性這件事上,讓自己的感覺重新做主,才有機會讓真正的聲音被聽見。

而在準備跟孩子進入主題前,以下能力也是用來衡量自身是否準備好的原則喔。

一、了解談性的目的:溝通而非說教
性教育中的「教育」常代表單方面資訊傳遞,進入一個說教的模式。然而談性可以是雙方面的溝通,過程是討論、交換彼此對於性的觀點與想法,即便不同意也不斷然否定,更不強加自己的想法在對方身上。因為性的獨特性,這段交流會奠基在「穩定的關係」,具有彈性與空間;並且只有不斷地練習並建立談性的能力,才能讓彼此間的溝通更為順暢。

二、審視自己的過去經驗與價值觀
在跟孩子談論性前,可以先看看自己關於性這件事的經驗與價值觀。生活中與性相關的資訊大量影響著我們,在開口與孩子溝通性前,可以先從了解性留給自己的影響開始;如果是美好的內容,那會是可以分享給孩子的寶藏,如果是傷痛,也可以先照顧好自己,再開口與孩子對談。許多父母本著愛,想要避免孩子經歷跟性相關的傷痛,但卻沒有注意到社會文化對自己的影響,而將自己的價值觀單方面傳遞出去,在這種情況下,愛也可能造成親子關係間的傷害。

三、成為學習型的家長
在最後,也想問問所有閱讀到這邊的人,想跟自己的孩子維持什麼樣的關係呢?每個成人都當過小孩,但當我們變成大人後,是否沒變成當時討厭的大人,並且成為心中所想的成人了呢?而我們又真的知道如何與孩子相處嗎?在建立性溝通能力時,成為學習型的家長是最佳的途徑之一,因為性所需要學的內容實在太多太多,因此只有不斷跟著孩子的成長學習,才有可能建構完成那些所需的能力,並且用這些能力,替孩子建立性教育的生涯規劃。


參考資料:
呂嘉惠(2020)。《愛與放手: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11堂課》。臺北市: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

圖/文: #張皓涵臨床心理師
#好日子心理治療所
🚩新北市三重區正義北路227號2樓
🚃近捷運三重國小站
☎️0978-150-785
#性溝通 #與孩子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