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系列:減少孩子的挑戰行為(上)

2024-02-14

「我的孩子常常生氣、哭鬧,有時候甚至會丟東西或動手打人,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是在臨床工作上經常聽到的家長的苦惱身為家長的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要試著了解孩子的獨特性。其中包括了以下幾個面向:

(1)孩子的好惡:有些孩子可能會因為他們的特殊需求而有特別的偏好,例如: 有些自閉症的孩子可能會在感官刺激方面特別的敏感,他們可能特別喜愛特定的氣味、觸感、口感、溫度等,但也可能正好相反,特別排斥特定的感官刺激經驗。因此,當我們能夠了解孩子的好惡時,當孩子出現「看似莫名其妙」的負向情緒時,我們可以更有效的幫助孩子緩解他們的情緒。此外,我們也能透過將孩子喜歡的東西安排到我們想教導孩子的事物中,藉此提升孩子學習的動機。

(2)孩子的氣質:「氣質」可以看作是孩子的特質,或是面對環境刺激的一種反應型態。根據學者 Alexander Thomas 及 Stella Chess 將氣質分為九類:A. 活動量:孩子的活動量大小。 B. 規律性:孩子包括睡醒、飲食、排泄等生理時鐘的規律性。C. 趨避性:孩子第一次遇到新的人事物時,所表現出來是接受或退縮的態度。 D. 適應度:孩子適應新的人事物、情況、環境的難易程度與時間的長短。 E. 反應強度:孩子對內外在刺激所產生反應的激烈程度。 F. 情緒本質:孩子快樂、不快樂等正負向情緒的表現比例。 G. 堅持度:當孩子正在從事某件事情,卻遭到外來的阻礙時,克服阻礙而持續下去的程度。 H. 注意力分散度: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另一個刺激的容易度。 I. 反應閾:要引起孩子某種反應所需的刺激量。 孩子的氣質沒有好與壞之分,當我們學習以欣賞與尊重的態度看待孩子因應這個世界的獨特方式,並在孩子面對挑戰的時候,將孩子天生的氣質合併一起考量,將有助於我們更能夠理解孩子所面對到的困難。

(3)孩子的強項與挑戰:所有的孩子,包含特殊兒,都有自己的「優勢能力」 與「弱勢能力」,透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細心的觀察,或是當孩子到醫院做評估之後,與孩子的醫師或治療師進行討論,都能夠幫助我們對於孩子的優勢與弱勢能力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參考資料】

1.陳玫玟(譯)(2021)。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撕下診斷標籤,幫助孩子面對日常挑戰,培養韌性、負責與適應力。台北市: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Jane Nelsen, Steven Foster, & Arlene Raphael, 2011)

2.陳玫玟(譯)(2020)。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解決日常教養問題 1001 種方法:溫和堅定 27 種態度 × 92 個教養現場難題,簡單實用,育兒更輕鬆!。台北市: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Jane Nelsen, Lynn Lott, & H. Stephen Glenn, 2007)

圖片來源:https://www.flaticon.com

#林怡君臨床心理師

#好日子心理治療所 

新北市三重區正義北路227號2樓 近捷運三重國小站 0978-150-785

#親職教養 #心理治療 #心理諮商 #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