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化問題 (Parentification)

2022-11-11

圖/文:張皓涵臨床心理師 

親職化(Parentification)是一種特殊的家庭互動模式產物。意指原本應該屬於被照顧、關注的兒童或青少年,因為父母無法提供照顧,抑或是父母/手足本身更需要被照顧,而讓尚未具備此能力的兒童/青少年,強迫自己承擔起照顧父母、手足等家庭成員的責任。

此種家庭互動模式的產生,與四種家庭狀況有較大的關聯。包含,

一、父母其中一方(或兩方)失功能:親職化問題常見於父母其中一方有酗酒、吸食毒品等物質濫用的家庭,當父母終日"迷茫",理當無法照顧家庭;另外假若父母其中一方有嚴重疾病(如:精神疾病、肢體障礙、慢性病等),甚至因故身亡,孩子都容易因為父母需要被協助而挺身而出。經濟狀況不佳的中低收家庭,也是常見親職化孩童的家庭狀況,孩子因父母無法支付一家人所需的生活開銷,只能提早進入社會賺取生活所需。

二、父母的婚姻出狀況:當父母間有嚴重衝突、暴力相向,甚至是鬧到分居或離婚時,孩童便容易變成父母的精神支柱;另外,研究也顯示單親家庭及重組家庭,也常見親職化孩童的現象。

三、父母的個性本來就不太會照顧家人:有些成人即便生兒育女,個性上仍如孩童或青少年般,自由奔放而較缺乏承擔責任的能力。這些人的子女經常在態度上比他們更像成人,因此便容易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角色。

四、手足中有人需要父母較多的關注:當手足中有嚴重疾病(如:肢體障礙、精神障礙),又或經常鬧事而需要協助,父母便傾向花更多精力在該位手足上;而父母在過程中的疲憊,有時也會藉由親職化的孩童來緩解(如:幫忙照顧手足、聽爸媽訴苦等)


親職化大致可分為工具型及情緒型兩種不同模式

一、工具型的親職化孩童:多以協助幫忙家務(如:打掃、洗衣,甚至是煮飯等)、照顧手足(如:父母可能無暇照顧,而讓年紀較長的子女幫忙帶弟妹上學、準備三餐等),更甚者因父母無法穩定提供家庭經濟,而需要幫忙賺錢養家。

二、情緒型的親職化孩童:經常成為其他家庭成員的精神支柱,如:父母親其中一方外遇,另一方的悲傷及憤怒情緒無處宣洩,孩童便成為父/母的傾訴對象,承接情緒。

親職化的兒童或青少年,雖然在照顧家庭成員的過程中,可能生活瑣事、工作的能力表現得比同齡的人更好,且過程中會因為照顧者的角色而充滿自我效能感。但長期下來,親職化孩童容易因沉溺於效能感而忽略自己的需求,導致身心耗竭。另外,在成年後較容易出現暴力、濫用成癮物質、自傷等行為,在人際上也較無法維持友誼或親密關係。在自我的部分,較難形成穩定的內在自我及個性,整體自尊及幸福感也可能偏低。


親職化情形雖然同時帶來正負向影響,但長久看來,正向影響仍如飲鴆止渴般,進入難以脫離的迴圈中。因此在這裡提供幾項可以做的小練習:

1. 練習正視及照顧自己的需求:每天給自己固定的時間練習自我對話(如:以「你」開頭,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說一整天的心情),並在敘說中注意減少「應該」一詞的使用,增加「可以」、「選擇」,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更多可能性。在上述練習中,給自己反思的時間,看看自己一整天中哪些事情是自己隱忍的,哪些事情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2.建立心理界限:從情緒覺察開始,當注意到有情緒出現時,辨識自己的情緒,並想想這情緒從甚麼事情而來;而當確認產生情緒的事件後,可以清楚區分事情發生的經過中,哪部分是自己的責任、哪部份自己受委屈了,明確區分出他人與自己的需求。最後,若事情中有屬於別人的責任,便練習開口拒絕。

生命中有許多的不得以,親職化只是一種現象,憤怒地向父母抱怨也無太大幫助;也許沒有所謂最好的答案,但我們只要開始去注意到、了解及學習擁抱自己的傷痛,療癒便有機會發生作用。


參考文獻:

1. Boszormenyi-Nagy, I., & Spark, G. M. (1973). Invisible loyalties: Reciprocity in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therapy. New York, NY: Brunner/Mazel

2. Nuttall, A. K., Valentino, K., Cummings, E. M., & Davies, P. T. (2021). Contextualizing children's caregiving responses to interparental conflict: Advancing assessment of parentification.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35(3), 276.

3. Rana, R., & Das, A. (2021). Parentification: A review paper.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ian Psychology, 9(1), 44-50.


圖/文: #張皓涵臨床心理師

#好日子心理治療所

🚩新北市三重區正義北路227號2樓

🚃近捷運三重國小站

☎️0978-150-785

#親職化 #自我分化 #自尊 #效能感 #勝任能力 #幸福感 #情緒覺察